如何发现候选人虚报团队管理职级?
来源:    更新时间:2025-07-31

候选人在团队管理职级上 “注水”,是简历造假的常见套路。看着只是把职位名称吹得高大上,其实背后很可能藏着能力短板。八方锦程处理过大量背调案例,发现只要核查方法到位,这类 “水分履历” 都能被识破,帮企业避开 “错招管理者” 的风险。


17503026997537181.png

面试阶段:通过职责细节深入沟通是有效的考察方式。可围绕管理职责提出具体问题,例如:“您当时直接负责管理的团队规模如何?团队的组织架构是怎样设计的?”部分在职级表述上不够准确的候选人,往往难以清晰阐述工作细节。曾有候选人简历标注为 “部门经理”,但在沟通中无法详述团队成员的具体岗位设置与分工情况,后续通过背调发现,其实际岗位为 “资深专员”,工作内容主要以协助项目管理为主。

背调阶段:
1、向原工作单位进行官方求证是重要的核实途径。与候选人前雇主的人力资源部门取得联系,了解“候选人在职期间的正式岗位职级”“是否承担人员管理职责” 等信息,并与候选人当时的直属上级进行沟通,进一步了解其 “实际工作权限与职责范围”。曾有科技行业的候选人,简历中注明为 “研发总监”,经原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确认,其实际岗位为 “研发主管”,仅负责 3 人左右的小型团队,在部门战略规划方面并无决策权。企业依据背调结果,对该候选人的录用职级与薪资待遇进行了合理调整。

2、工作时间线与管理行为的对应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考察要点。核查候选人“在宣称的管理任职期间,是否有团队建设、制度优化等管理实践记录”,若 “在职期间缺乏相关管理决策参与记录”,则需进一步核实职级信息的真实性。

在自行背调时,企业常陷入头衔认知误区,而忽视对实际权责的核查。专业背调机构则能凭借其专业能力和资源,通过深度访谈、交叉验证等方式,对候选人的真实岗位职责、管理权限和工作成果进行全面且细致的调查,精准还原候选人的职场画像。


八方锦程温馨提示:核查管理职级时,切勿仅以头衔定论,需深度挖掘实际权责范围。建议通过前雇主官方渠道进行核实,并采用细节追问策略,着重确认团队规模、资源调配权限、关键决策参与度等核心信息,有效规避因虚高职级认知导致的人力资源成本错配风险。

×
youcem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