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些行业或岗位职级造假的情况比较常见?
来源:    更新时间:2025-07-31

根据八方锦程积累的背调数据显示,职级造假现象虽在全行业范围内均有发生,但在部分特定行业与岗位中更为高发。由于这些领域存在信息不对称、岗位价值评估复杂等特性,造假行为往往更易滋生。企业在招聘此类岗位人员时,需重点加强甄别与审核。


17503026997537181.png

销售岗位是职级造假的 “重灾区” 之一。销售岗位的业绩和收入直接挂钩,有些销售为了拿到更高的薪资和更好的岗位,会夸大自己的职级。比如把 “销售代表” 说成 “销售主管”,把 “区域销售” 说成 “大区销售经理”。曾有一家快消企业招聘 “大区销售经理”,候选人说自己负责过多个省份的销售业务,背调后发现他其实只负责过一个城市的部分区域。

互联网行业的职级造假也不少见。互联网行业发展快,岗位职级体系相对灵活,不同公司的职级差异大,这就给一些候选人钻空子的机会。比如把 “产品专员” 说成 “产品经理”,把 “技术开发” 说成 “技术架构师”。尤其是一些初创公司的岗位,职级名称起得很 “高大上”,但实际权责和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同名称岗位差很多。

管理咨询行业也存在一定的职级造假情况。这个行业对外沟通多,职级往往和业务拓展能力挂钩,有些人为了更好地对接客户,会虚报职级。比如把 “咨询顾问” 说成 “咨询总监”,以此来提高自己在客户心中的可信度。

财务和人力资源岗位也偶尔会出现职级造假。财务岗位涉及资金和账目,有些人为了获得企业的信任,会夸大自己的职级和经验;人力资源岗位负责招聘、薪酬等重要工作,职级造假可能会影响企业的人才管理和薪酬体系。

为更精准、高效地核实候选人职级信息,企业可与专业背调机构合作。专业机构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与成熟的调查流程,能够从更全面的渠道验证候选人职级的真实性,有效规避企业自行调查可能存在的信息盲区。

八方锦程温馨提示:在实际工作场景中,销售、互联网、管理咨询等行业及相关岗位,其候选人职级信息可能存在不明确性。为确保招聘决策的科学性,企业可借助专业机构,采用多维度的方式,审慎核实候选人职级情况,从而有效规避因信息偏差带来的潜在风险 。

×
youcema